目前,智慧物流的时代已经到来,那么什么才算是真正的智慧物流呢?智慧物流最终的落地要体现在信息化、供应链技术的支撑上。

可以说,信息化的核心是智慧物流的重要支撑。这其中,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在物流货运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和价值,是推进智慧物流的根本手段。在这方面,中储南京智慧物流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中储智运)走在了行业的前面。

智能匹配实现物流运输效率的提升

事实上,传统物流和现代物流最根本的区别,就是信息化的利用水平。传统物流行业的运作效率十分低下,基于配载站、信息部、公路港等实体业态受制于空间与时间的效率干扰,导致车辆空载、空等、空耗现象突出。而以中储智运为代表的运力交易共享平台,则通过利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分析技术,将车辆信息与货物运输信息进行智能匹配,大幅提升司机找货、货主找车的效率。这项技术需要两个核心要素:海量真实发生的公路货运数据、对于物流领域长期的深度洞察。

在中储智运所取得的多项科技创新中,依托大数据分析技术形成的智能匹配算法是一项居于核心地位的突破性创新,也由此实现了精准物流。

具体而言,中储智运通过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分析货主的历史发货时间地点、发货线路、发货种类、发货批量及用车情况,对货主画像,把握货主的发货规律及用车需求,不定时精准向货主发送车源预报与空车信息。同时,基于对承运人的历史发车频率、常驶线路、承运货物类型及批量的精确分析,对承运人画像,把握承运人的承运偏好及流向规律,不定时精准向承运人发送货源预报与常驶线路的货源推荐。

通过智能匹配,中储智运不仅能帮助司机更好地规划运输线路,提升运输效能和返程效率,同时,也能为货主企业降低整体物流运输成本,实现降本增效,同时,平台通过整合全国范围内的货源、运力资源,形成覆盖全国的货源、运力资源池,也有效解决了传统物流存在的弊端。

对流线路是对国家产业布局的深度洞察

值得一提的是,中储智运在智能匹配的基础上继续探索,谋划更大提升物流运输效率的创新业务模式。借助智能匹配的技术优势,中储智运平台在货主端和司机端双管齐下,加大对流线路的开发力度,以更好地解决司机的回程问题,切实提高供需两端三方(货主、承运方、平台)的效益。

基于智能匹配技术,中储智运打造的对流线路,一方面,使返程车辆得到有效利用,最大化实现了合理运输,货主可获得车型匹配度最高、运输安全有保障、运输价格最优的整车运输解决方案,实现降本增效;另一方面平台也为司机提供了一个真实、可靠的网上货源,司机可以完全根据线路偏好提前规划发车计划与行程,减少中间环节配送场站的停留时间与迂回运输,大幅节省配货成本的同时,有效提升运输频次,最终实现总收入的增加和空驶空载率的降低。

基于智能匹配模式,中储智运开发的对流线路,使平台司机的平均接单时间从原先的5.8小时,缩减至2.6小时以内,成交时间下降了55%。

中储智运的对流线路设计是基于对中国生产制造加工行业的深度洞察,结合公路货运线路大数据而来。以内蒙古-河北省为例,作为中国钢铁煤矿产业链聚集区,两省之间从煤矿的开采、加工、运输等能源产业,以及废钢、成品钢、精加工产品在内的钢铁产业,到末端的进出口、港口贸易行业,是一套完整的供应链生态体系。中储智运平台所打造的第一条对流线路,两年以来在内蒙鄂尔多斯市、包头市以及河北省唐山市之间形成了海量的对流运输数据,对流比率达到0.98,充分印证了中储智运“从产业看物流”的商业洞察。

以包头—唐山的对流线路为例,包头到唐山主要运输货物为煤炭、钢铁,而唐山到包头的运输货物以钢铁为主。在今年5月,中储智运平台一名司机,仅一个月的时间在该路线的运输单数就达到了8单。

基于在钢铁、煤矿产业开发对流线路所取得的成功,中储智运也以此为起点,其研发的运力智能匹配技术,正在往纸业、农业、食品、有色金属等多个领域进行延伸,有望在未来快速实现纵横全国的大循环供应链对流线路。

与此同时,结合国家多式联运枢纽战略,中储智运自2018年以来,在原有水运业务基础上,着力打造公铁水多式联运业务,结合“一带一路”国际物流业务,将智能匹配上升到另一个新的高度,这期间所面临的“一票制”、转运设计、物流优化等关键技术已经实现重大突破。